
自治区十佳公诉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左鑫分享办案经验。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讯(记者 房佳伟 通讯员 张泽娴报道)12月13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检察院打造的学习品牌“8号茶社·刑检沙龙”如期举行,本期主题是“责任要素概述”,检察官助理艾丽菲热·艾尼瓦作为主讲人,向全院40余名青年检察人员分享罪过形式、事实认识错误等内容。这样的分享、学习每周五都在乌市沙区检察院开展。
乌市沙区检察院位于经二路东巷8号,该院以门牌号为名打造刑检业务学习品牌“8号茶社·刑检沙龙”,主要围绕刑事检察理论、司法实务问题、典型案例办案思路以及对指导性案例的理解与运用等,让检察干警走上讲台讨论业务、细讲经验、分享体会,以提升综合素能,激发年轻检察人员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的热情,提速聚力育人才的同时,构建体系性办案思维,为高质效办案夯实理论及实践基础。
目前,“8号茶社·刑检沙龙”已举办4期,期期精彩,“从不法、责任二阶层体系出发,介绍犯罪构成要件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收集方法与规范”‧‧‧‧‧‧检察官及检察官助理陆续走上台,与同事们一起先分享后讨论,在畅所欲言中明晰了思路、掌握了要领。
在12月6日举行的第三期沙龙上,乌鲁木齐县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委刘真及该院部分检察人员受邀参加,两院人员围绕“不作为犯罪的认定思路”和“起诉书规范制作”两个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刘真在交流时说:“以沙龙形式开展业务探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是资源共享、业务互通、人才共育的良好实践。”

与会人员围绕主题探讨交流。受访单位供图
李若芊是2023年入职的检察官助理,她说,“8号茶社·刑检沙龙”让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有了系统且专业的学习平台,每次学习感觉既“解渴”又管用。“从我们经常制作的起诉书来说,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起诉书是刑事检察工作的‘门面’,常见的文字表述不严谨、指控事实不明确、量刑情节未查清、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不但事关检察机关‘颜面’,也关乎公平正义的实现。”李若芊说。
乌市沙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代理检察长闫陶介绍,一直以来,该院在司法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实践经验,为自治区培养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公诉人。该院实际打造“8号茶社·刑检沙龙”学习品牌,正是适应和服务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有效举措。“借助此平台,我们鼓励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围绕办案实际敢于发声,快速形成办案思路和策略,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闫陶说。
责任编辑 李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