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疆法制报 > > 政法 正文

品平安底色 见幸福成色

分类:政法   来源:新疆法治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20

A+  |  a


  近日,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巡访秦渠。


  近日,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


  中卫市公安局沙坡头区分局民警在人员密集场所巡逻。


  8月30日,中宁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检测“中宁枸杞”农残是否超标。


  8月28日,“平安建设宁夏行”采访团记者来到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了解该院诉前调解工作。


  □文\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周妤羲 图\受访单位提供

  金秋清风,叶动木香。8月28日,“平安建设宁夏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启动。全国24家省级法治(制)报的社长、总编辑及骨干记者相约大漠西北塞上江南,通过全媒体报道,立体化、全方位地向全国推介宁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政法改革、推进政法队伍专业化建设、构建“大平安”格局等方面的经验。

  热心诚心换百姓称心

  日前,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观摩“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零距离感受高效便民的服务。

  “原告、被告在线吗?”审判长问。

  “审判长,原告、被告在线。”书记员答。

  “现在开庭!”几天前,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原告蔡某某、被告薛某某线上参与庭审。

  几年前,蔡某某与薛某某之间发生多笔借贷,自2020年开始,双方诉讼案件一件接着一件,其中部分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程序。

  本案系蔡某某通过本人及其妻子账户分别向薛某某转账多笔钱款,共计73000元,蔡某某以该笔款项在双方之前的民间借贷诉讼案件中未涉及为由诉至法院。一审法院经审理,判决薛某某向蔡某某返还借款73000元,薛某某不服,上诉至中卫市中级法院,请求驳回蔡某某的诉讼请求。

  仔细阅读上诉案件卷宗后,承办法官决定采用“一揽子协议”的调解方案,化解双方本案及未诉的纠纷。

  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诉辩意见后,承办法官将双方所有的借贷案件逐一捋出,通过线上视频面对面、线下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向双方讲事实、言法律、析法理、谈情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薛某某向蔡某某偿还借款67000元,一次性了结双方所有借贷纠纷。为表达谢意,薛某某向承办法官赠送了一面印有“执法为民、拥护正义”字样的锦旗。

  2020年以来,中卫市中级法院多方位探索法院工作创新发展新途径,以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为目标,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提升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该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平台及“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聚焦审判职能,将执法办案与诉源治理相结合,实现多种资源共同参与、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显现,让人民群众在“情、理、法”的结合下,真切感受法律的温度。

  法治之力护绿水青山

  “在绿荫环抱下,一条千年古渠静静地流淌……秦渠边的环境变整洁了,我们的心也随之敞亮了。”近日,走进吴忠市利通区秦渠边上,一幅生态保护壮美画卷徐徐展开,该院检察官正在进行公益诉讼回访。

  秦渠,这条古老灌渠,不仅关系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关系着宁夏引黄古灌区的保护和黄河文化根脉的守护。

  2021年3月,利通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流经辖区的秦渠、汉渠未得到有效保护,存在周边环境污染、非法占用渠道、古渠渠道被填堵等问题。该院随即与秦汉渠管理处沟通联系,通过诉前磋商、发送检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清理渠道内垃圾2481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412平方米,并带动渠道上游青铜峡段、下游灵武段同步开展治理工作,让各段受损古渠渠道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为加强对引黄古灌渠的全线保护,2022年11月,利通区检察院与秦汉渠管理处、青铜峡市人民检察院共同建立了引黄古灌渠跨区域协作保护机制。

  “秦渠、汉渠建成年代久远,渠体及周边设施相对脆弱,只有持续跟进监督,才能对古渠形成长久保护。”该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张秀琳说,2022年以来,利通区检察院共开展巡渠活动9次,发现问题25个,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书、磋商、座谈会等方式,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近年来,该院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始终把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绿水青山的有力抓手,以司法办案为中心,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近5年来,该院办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143件,通过磋商、圆桌会议、检察听证、检察建议等形式,发出检察建议书110件,磋商33件。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整治黄河沟道存在的“四乱”问题50余处,整治农村乱占耕地以及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促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继续深化“河长+检察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机制,落实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专项行动、联席会议等协作机制,实行重要部署及时沟通、重点事项联合推进、重大疑难问题共商办理。开展“检察蓝”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等专项监督活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警灯红”助燃“城市烟火”

  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中卫市公安局沙坡头区分局组织民警走上街道、广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展板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向阳步行街北头,警务站的警灯一直亮着,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警察巡逻,给我们满满的安全感!”市民马先生是向阳步行街一烧烤店业主,他介绍,这个夏天,夜市生意很好。

  作为中卫市著名的餐饮文化地标场所,向阳步行街汇聚了沙坡头区90%以上的游客,是集文化、经济、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2022年7月,中卫市公安局滨河派出所在向阳步行街所在的商城南门3楼设立了“商城警务室”,管辖娱乐场所300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该警务室现有两个屯警点,一个位于向阳步行街北侧,一个位于相距两百多米的红太阳广场。每个屯警点配有一名民警与两名辅警,一旦发生警情,警力可以第一时间予以处置。

  针对商圈内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商城警务室与商务局、城管、消防、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共同治理,多方共治、多元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已经形成。

  如今,走在中卫市沙坡头区的大街小巷、广场商圈、地摊夜市、网红打卡地,到处可以看到闪烁的红蓝警灯和忙碌的蓝色身影,“警察蓝”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沙坡头区公安分局在市区重点部位开展集中巡查宣防行动,给人间“烟火气”装上“安全阀”,为辖区群众的夏季“夜生活”贡献公安力量。

  今年以来,沙坡头区公安分局围绕人员密集场所和公共复杂区域,科学设置3个警务站,部署专门警力,开展巡逻和宣防工作。巡警大队联合城区派出所部署街面,巡逻小组网格化开展动态巡逻防控工作。坚持点线面结合,增加巡逻频度和密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确保第一时间服务救助群众、化解处置矛盾纠纷,用民辅警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安全指数”。

  针对辖区实际情况,各社区警务室也不断加强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借助乡镇和社会力量,深化“警司联调”“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从根源化解。社区民辅警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辖区,用温暖化解每一起纠纷,用一颗热心换来群众的一片安心。

  司法“安薪”守万人“安心”

  “执法为民、调解能手”“调解千万事、温暖万人心”……8月31日上午,走进中卫市司法局设立在宁夏中卫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老李调解工作室”,墙上悬挂的20多面锦旗格外醒目。

  法治是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中卫市集工业发展、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宁夏中卫工业园区现有企业116家,规模以上企业81家,在岗职工1.4万人。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入驻,园区内追索劳动报酬、工伤保险等矛盾纠纷日益增多。2021年,园区发生投诉案件149件、合同纠纷案件350余件,因调解人员力量不足、专业能力欠缺等因素,纠纷无法及时有效化解,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安定。

  2022年6月,中卫市司法局按照“矛盾纠纷多发频发在哪里、法律服务阵地就建在哪里”的理念,积极协调工业园区管委会,打造集矛盾纠纷调解、劳动仲裁、法律宣传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中卫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有效实现园区内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

  与此同时,中心还打造了以构建基层和谐为落脚点的“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纠纷治理新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畅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

  “中卫市司法系统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今年,我们将以‘塞上枫桥’调解品牌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中卫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中心以“快”(矛盾化解要快)、“活”(调解方式要活)、“回”(调解成功要回访)“三字诀”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秉持依法调解、公正评断的调解理念,以“情”为纽带,以“理”述政策,以“法”解纠纷,为劳资双方平等沟通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中心自设立以来,组织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普法宣传64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69次,排查矛盾纠纷968人次,化解信访案件11件,调处纠纷169起,引导申请仲裁确认案件144件,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卫市司法局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要求,以行政执法水平、立法为民质效、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质量、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法治宣传效果、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便民惠企服务、公证服务、民商事仲裁质量九大提升行动为抓手,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责任编辑 郑旭磊

标签:

最新更新

看新疆新闻,关注法制报微信

  •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新疆法制报网制作的专题内容,所注“中国西部网讯”均为新疆法制报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疆法制报网”并保留“新疆法制报网讯”电头。